继续看书
军事历史《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》,主角分别是朱棣徐妙云,作者“朱棣”创作的,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,剧情简介如下:坏消息:我穿越了好消息:穿越成爽文男主,大明燕王judy劲爆消息:我公开喊出争储夺嫡我爹,老朱更劲爆:“贬为庶人!逐出族谱!给他十亩地,一间泥坯屋!子承父业,给咱做农民去!”……我,农民Judy!开局十亩地……......
《畅读精品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》精彩片段
奉天殿。
早朝。
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“诸卿平身。”
“谢万岁!”
简单的君臣礼毕后,群臣起身。
站在前面的朱樉、朱棡尽可能缩着脖子,让自己低调,以免被无妄牵连……
朱元璋扫视群臣,微微皱眉,朝堂气氛有种说不出的……
怪!
咳!
轻咳一声,朱元璋沉声询问:“可有事要启奏?”
“臣有事启奏!”中书右丞相胡惟庸唇角微扬,大声回应。
“准!”
得到准许,胡惟庸跨列而出,站定后,扫了眼暂代中书左丞相的徐达……
“先在皇帝心中点把火,热热场子,等到朱棣成婚之事被揭露,定会十分热闹吧?”
胡惟庸腹中冷笑,面色肃然奏道:“禀陛下,春耕在即,多地奏报,卫所发生频繁逃逸事件。”
“臣不敢妄加处断,请陛下圣裁。”
朱元璋脸色微微变黑。
卫所逃逸!
又是卫所逃逸!
从卫所制成立以来,短短几年,就频繁出现逃逸奏报。
寓兵于农难道不好吗?
朝廷养百万兵,不费百姓一粒米。
养兵、发动战争,就不会对普通百姓生活产生太大影响。
军户世家,军事素养父传子、子传孙,代代相传,亦可确保,军队战斗力传承。
军户负担沉重,他也考虑到了,予以补偿。
多给土地,免除差役。
军户世家,相比普通百姓,上升渠道也更容易些,只要在战场立功,就能受赏,就能加官进爵。
如此利于民生,利于强军,也没亏待军户将士,两全其美的政策,卫所军户为何如此抵触反对?
身为大明皇帝。
卫所制又是大明立国根基之一。
他岂会苛待千千万万军户,自毁长城!
他……
当过农民。
也当过大头兵。
他知道当农民、当大头兵的苦,卫所制设立之初,就结合自身经历,设身处地为军户做了周全考量。
免差役、多给地、给晋身渠道。
一个人,一个家庭,致富的本钱,发达的渠道,他都设身处地为千千万万军户想到了。
也都给了!
他们为何还不满足?
如果元朝的统治者,肯像他一样,给这些,他也不会被逼无奈,冒着掉脑袋风险造反了。
深吸一口气,朱元璋压下委屈和愤怒,反问:“朕对军户不好吗?”
“历朝历代,可有帝王,如朕这般,设身处地为军人考虑?”
“谁来告诉朕,他们为何抵触?”
朱元璋的视线,殷切探寻扫视,群臣纷纷低头躲避。
沉默中……
朱元璋缓缓攥紧拳头。
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到,地方都开始,把折子递到中枢!
可他养的满朝文武,高高在上,竟无一人肯俯下身,去军户中间问一问,为何抵触?
尸位素餐!蝇营狗苟!还恬不知耻!
啪!
暴怒拍案声从龙庭传来,胡惟庸打了个激灵,唇角微扬,暗道一句热场火候够了,赶忙道:“陛下,自古以来,人心不足蛇吞象,这些逃逸军户,不过是得陇望蜀罢了。”
“闭嘴!”朱元璋彻底怒了。
胡惟庸一家之言,分明就是信口胡说,糊弄他!
得陇望蜀?
人心不足蛇吞象?
绝不是小民心态!
一个朝廷,不瞎折腾,让小民百姓安稳活着,他们就心满意足了。如果再能让他们稍稍活的富裕点,就会对朝廷感恩戴德了!
“你是不是忘了,咱曾今也是个泥腿子!”朱元璋毫不留情面,指着胡惟庸,怒叱:“咱不是那种贵胄出身做天子的,咱比你们更明白小民心态!”
“糊弄咱!你这个中书右丞,是不是不想干了!”
“是不是想做第二个杨逆!”
胡惟庸脸色苍白。
杨逆……
就是昔日的中书左丞杨宪。
还是被他……
亲手搞死的!
这把火烧过头了,波及到了自己。
“查!给朕查清楚!到底是什么原因,造成军户逃逸,发现问题,中书省及时纠正!”
“太子!”
朱标肃然应道:“儿臣在!”
“这件事,你亲自盯着。”
胡惟庸脸色更白了几分,命太子亲自督导,这表明,皇帝不信任他。
君不信臣,这可是个……
危险信号!
朱标领命后,朱元璋不耐的摆了摆手。
胡惟庸不敢辩解,狼狈退回文臣序列,眼神瞥向吕本……
为了热场,为了给皇帝添堵,他付出了这么大代价,总该有所收获吧?
皇帝心中这把火烧得这么旺,再被刺激,会不会迁怒徐达?
罢免徐达的左相之职?
相较于,胡惟庸渴望回本的强烈期盼。
看热闹的群臣,此刻改注意了,一边窥视吕本,一边暗暗祈祷吕本别没事找事。
皇帝发怒。
就和天上打雷一样,没准头!
朱棣又不在眼前。
万一这雷霆劈在大家身上怎么办?
吕本感受着暗中投射来的道道视线,低眉臊眼,默不作声。
不是不想,而是不敢。
昨天白天向皇帝告状,被太子撞破后。
当晚,他就被太子叫到了东宫。
太子当着太子侧妃的面,把他好一顿训斥。
太子侧妃可是他闺女!
太子的暗示很明白,很厌恶他的行为,这种厌恶,是可能转移到太子侧妃身上的。
维护太子利益,本质是为了维护吕家利益。
如果闺女被太子所恶,岂不得不偿失?
以后踩朱棣,要更阴更暗才行。
以后再有人敢说太子只有仁恕,不懂权术,他第一个喷死对方。
这……
叫不懂权术?
太懂了!
不但看穿了他踩朱棣的本质目的,而且不出手则已,出手就直插他七寸!
朱元璋见群臣沉默不语,缓和语气,询问:“还有何事启奏?”
见群臣没有要启奏的,朱元璋语重心长道:“咱希望尔等,不要高高在上,咱给你们高官厚禄,是希望你们能成为咱的臂膀。”
“再出现类似军户逃逸之事,咱希望你们能俯下身,去接触问题,调查问题,把问题调查清楚,反馈给咱……”
……
朱元璋一番不厌其烦推心置腹后,群臣暗暗松了口气,赶忙表态。
“陛下之言,臣铭记于心。”
“臣愧对陛下信赖。”
……
朱元璋这才较为满意点了点头,“既然无事要奏,那就退……”
“陛下,臣有事!”
就当群臣听到‘退’字面露喜色时,蓝玉突然跳了出来,大声嚷嚷:“臣要恭喜陛下……”
已经准备下跪的群臣,脸色瞬间变黑。
胡惟庸则窃喜一闪而逝,看向蓝玉……
朱棣转身……
身后跟着一个人,他怎么可能不知道。
徐妙云停下脚步,对于被发现,也一点不惊讶,背手含笑,用唇语轻声道:“来了这么多情妹妹,惊讶了吧?”
朱棣虽然不会唇语,但情妹妹三个字,还是读懂了。
笑着瞪了眼。
转身……
面向学堂。
咳……
轻咳一声,提步,严肃走了进去。
孩子们瞬间有模有样,板板正正坐直。
和孩子们坐在一起的村里大姑娘,偷偷看一眼朱棣,就蹭一下,低下头。
反倒不如读了一个多月的孩子,表现更大方。
朱棣把这一切,都尽收眼底,越发觉得,甭管能不能考取功名,读书都十分有必要。
快步走到讲台。
看着都擦得干干净净的黑板,他不由笑了笑。
转身,打量着学堂。
学堂四周都挂着一块块黑板。
上面写着,标注了拼音的字。
村里家家户户都穷。
他和妙云,除了妙云带来的那笔嫁妆钱,实则也很穷。
笔墨纸砚这些,不要想了。
至少,在初学阶段,没准备这些。
上午上学。
下午,孩子们就会来学堂,妙云监督。
孩子们拿着形状像毛笔的小木棍,照着写在黑板上的字,在沙盘中识字、练字。
其实,如果天下的儒生。
真想实现,儒家先哲,有教无类的夙愿,并不难!
去农村!
就像他们这样,其实,真用不着花钱。
反正,土桥村学堂开办以来,除了妙云备课用点笔墨纸砚外,真没花什么钱。
妙云都想好了。
等夏季,村里水塘的荷叶长大,就自己用猪鬃毛、马鬃毛、牛毛之类做些毛笔。
让孩子们,沾着水,在荷叶上,练习毛笔写字。
冬天后,家家户户秋收都有节余,能购置笔墨纸砚,如果实在困难,就由他们拿出一笔钱,置办一些笔墨纸砚。
让孩子们真正在纸上写字。
为春季的童生考试做准备。
倒不是他们吝啬。
拿出这笔钱,对他们来说,并不算什么难事。
泰山大人给的那笔嫁妆钱,可是很丰厚的!
之所以这样做,是想让孩子们,体会读书的不易,珍惜读书的机会。
人性其实很简单。
大人小孩都一样,求而不得,才会珍惜。
求索过程中,有困难,才会认真对待。
他们都希望,孩子们无论天赋如何,无论能不能考取功名,读一天书,就要认真对待一天!
让他们通过读书这件事,认识到,做事情要有认真的态度。
认真的态度!
只要孩子们,通过读书,学到了这一点,就足够了!即便是做农民,他们也可以把生活经营的很好,超过很多人!
……
朱棣收敛思绪,看着这群孩子,唇角微微上扬,笑道:“我想,就不用过多介绍了。”
“我叫朱四郎。”
笑说着,朱棣转身,拿起白泥块,‘刷刷’在黑板一角写下名字。
指着名字,笑着转身:“朱四郎,就是这三个字。”
“往后你们称呼我朱先生、老师、师傅都可以。”
“徐先生教你们圣人经典,我教你们各种杂学。”
“杂学有农学、水工学、数术……”
“圣人经典,可以考功名,可以教你们如何为人处事……”
“不同于圣人经典,杂学的地位不高,但,杂学务实,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都会用到杂学。”
……
“数术是所有杂学都会用的基础。”
“生活中,记账、算账更是频繁的使用数术。”
“比如每年,县衙都要派包税人,来村儿里收取田税,以前,是不是收税的人说多少,我们就给多少?”
……
朱棣用田税开始举例。
都是孩子们接触的事情,更容易,让他们理解,数术的重要性。
他已经了解过了,以往村儿里收税,还真就是收税的人说多少,乡亲们给多少。
乡亲们衡量的标准,也就是模糊的参照往年数额。
这其中,可供包税士绅、小吏做文章的地方,太多了!
举例结束后,朱棣笑道:“学会数术,今年秋天交田税时,你们就能给家里算账了。”
“你们就是父母眼中,十分厉害的小大人了!”
闻言,孩子们顿时眼睛亮晶晶。
徐妙云站在门口,看着,不由笑了。
小孩子,都有很强的表现欲。
几句话,就调动了孩子们学习数术的积极性。
含笑,悄悄冲朱棣竖起了大拇指。
朱棣看到后,微微一笑,继续说道:“女孩子将来出嫁,就可以帮婆家算账,徐先生说,这对于女孩子来说,是一笔丰厚的嫁妆。”
“这么说是对的。”
“女孩子嫁人,在婆家,除了洗衣做饭、生儿育女、干农活,如果你们还能帮婆家算账,维护你们未来小家的利益。”
“这样贤惠能干的媳妇,婆家亲戚会看重你们,婆家村儿里的乡亲会请你们帮忙。”
“你们不但能维护未来小家的利益。”
“还能给婆家长脸。”
“试想一下,这样的媳妇,就算遇到恶婆婆,都会看重你们,好好对你们!”
一群本来低着头的大姑娘,听着听着,也不由抬头,十分认真听着。
徐妙云看着,唇角点点笑意更加明亮。
瞧着,调动了所有人积极性,朱棣开始进入正题,“好了,接下来,我们就开始正式学习数术。”
他转身,在黑板上,认真写下0、1、2、3、4、5……
并且配上,汉字零、壹、贰……
写完后,指着上面的数字,介绍道:“上面一行特殊的字,就是数术中,使用的数字,他们的意思,分别对应下面的文字,这么规定,是为了计算的便捷……”
……
这一节课,朱棣先教孩子们数字,接着教了加减乘除的符号意义。
最后,从最简单的加减法开始教起。
认真投入一件事,时间总是过得很快。
不知不觉,已经临近中午了。
朱棣往外面看了看,放下笔,“今天的课就到这里,放学后,我会在学堂内,空白的黑板上,把今天的教学内容记录下来。”
“并且,在黑板上,布置好今天的课业。”
“午后,徐先生的课业做完后,我会来监督你们,完成数术课业,如果有不会的,可以请教同窗,也可以请教我。”
“是!”稚嫩童声,整整齐齐响起。
哗啦!
孩子们整齐起立,恭敬鞠躬:“拜,先生!”
大姑娘们,手忙脚乱跟着弟弟妹妹们,学着做。
等孩子们走了。
朱棣在其他空白黑板上,板书课堂内容,以及课业时。
徐妙云背着手,含笑,悄悄蹑手蹑脚走来。
朱棣唇角微扬,早察觉了!故作没有察觉,继续板书。
可就在此时……
腰,突然被一双手,从后环住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