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度恰好的毛巾软软的拂过她小小的脸儿,苏丽云轻手为苏丽君擦过脸。
瞧见苏丽君正睁着两只黑葡萄似的眼睛看着她,苏丽云微微一笑,对苏丽君道:“妹妹可不是饿坏了么,看,吃饱了多乖啊。乖妹妹。”
小姑姑哪里有心思去看被裹成布包包的苏丽君,她伸长肥脖子往外巴望了两回,咂着嘴里的鸡残味儿,叹道,“今天家里忙做一团,估计咱们的饭也要晚了。”
尽管在厨房啃了两只鸡腿,还是饿啊。
苏丽云往柜子那边一呶嘴:“柜子里还剩有些那些饼干,小姑姑若是饿了,先垫补些。”
要说这饼干可是个稀罕物,也就因为苏丽君家开有小卖铺才有的吃。
可怜苏丽君年纪小,只能光看着,闻着味儿,吃不着就跟猫偷不着腥似的。别提多难受了。
苏丽君看着狼吞虎咽的小姑姑,嘴边的口水流得更多了,哇哇,好想吃啊。
感觉到嘴边的口水,苏丽君大囧,自我安慰道:我还小,没事没事,不丢脸。。
小姑姑看着苏丽君,边大口吃着手里的饼干边笑:“大侄女也吃些吧,午饭还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呢。”
好不容易老太太不在,要多吃点,不然今晚就只能看着。
边想边加快速度,看得苏丽君目瞪口呆,这得多饿才能吃得这么快,一块饼干刚进嘴没嚼两下,赶紧又塞第二块,手里的第三块已经准备就绪了。
苏丽云一笑,接了一块儿饼,与小姑姑高兴的吃了起来。
苏丽君闭着眼睛,听苏丽云与小姑姑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话,如今家里最大的大事莫过于开新店的事。
故此,苏丽云与小姑姑大约也是围绕着这件八卦来念叨。
苏丽君很快弄明白了,她这一世的大体上国事和前世是一样的,七十年代末万元户的出现,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。
1979年,邓爷爷提出“让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”的思想。此后,党对农村政策和城市政策作了较大调整。
在城镇,企业实行层层承包,按劳分配。一批接一批的城里人或迫于生计压力,或为了实现人生价值,纷纷“下海”,从事个体工商业或者开公司。
有了党和国家的政策作保证,人们不再担心被割“资本主义的尾巴”,也不再担心劳动所得会化为乌有。
在那个允许一部人先富起来的年代,万元户就成了全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。每个地方万元户并不是很多,因此万元户就成了当时富裕户的代名词。
万元户,既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,也代表了当时生活的幸福指数,是人们追求物质生活最直接、最明显的目标。
她家就是村里的头一份!
苏志军当初大学毕业在政府安排的工厂里做得并不顺心,总觉得不得志,再加上结婚后生活压力增大,在无数个不眠之夜后终于下定决心‘下海’!